大众小说网 > 东鲁传 > 307章 各执己见

307章 各执己见


  就在他的手掌贴上若萤双胁的时候,门外的李祥廷彻底地忍无可忍了。

  他大步流星杀过来,二话不说,就将纠缠在一起的两人给硬生生地拽开来。

  “你想做什么?”

  他冲着李祥宇,作势要干架。

  李祥宇不自觉地脑袋发胀,所有的好心情全都化为了泡影。

  “你觉得呢?”

  在他看来,这个弟弟的想法、做法,都有些另类,简直不能用正常人的方法来对待。

  听到他的反驳,李祥廷越发认定自己的猜测:“别忘记你的身份!别到处动不动就教训人。你以为这是你们府学?”

  “不是府学,我就不能说他了?”李祥宇板着脸,此时只有他自己知道,自己有多么地想打人。

  李祥廷不出意料地回复了他一记嘲笑:“四郎怎么了?哪里不好?就连爹都夸他好,你凭什么教训他?”

  他瞪着自己的亲哥哥,在李祥宇看来,那一对牛眼真就是牛眼,傻乎乎、直愣愣、傻大个儿、对牛弹琴……

  可是他却没办法反驳。这种无赖式的拌嘴最叫人抓狂,不是就事论事,而是拉出长辈来做挡箭牌。

  他能说什么?说父亲是“只知其一,不知其二”?说父亲的认可没有道理?

  那岂不是陷自己于不孝?

  而且,尤其令他郁闷的是,作为事主的钟四郎,非但不予以劝解,反倒是好整以暇地瞅这他们哥儿俩吵架。

  好像能瞅出一朵花来似的!

  太坏了,这孩子心眼儿能不能不要这么多?

  “四郎的学问,自然是毋庸置疑的,这一点早就被四方认证了不是?”李祥宇忽然望着若萤微笑起来。

  果然一提到学问,他兄弟就有点懵、就有点接不上茬了。

  “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。四郎想没想过有朝一日折桂蟾宫、平步青云呢?”

  以四郎这样激烈跳跃的性情,应该不会甘于做个大隐或小隐吧?那么善于出风头、抓机会,应该有着更为辽阔高远的志向吧?

  少年人,热血沸腾,就算明知前方道路艰险,也会坚信自己能够披荆斩棘、高唱凯歌的吧?

  应该不会是跟他一样的,不然的话,父亲和陈叔父就不会单单只夸四郎,却鲜少对他赞不绝口。

  尽管,他是世人眼中的“少年得志”;尽管,他已经为父母家族赢得了不小的荣誉。

  仅仅是这些,还不足以成为父亲激赏的理由。父亲能看到的、专属于四郎的优越,应该是他所不具备的。

  那就是功名求取之心、胸怀天下之志。

  作为承载这一切的第一步,无非就是科举。

  而四郎眼下只是一介白丁,甚至都不曾上过学、不曾受过先生的系统专业的指导。

  作为府学训导,他有足够的实力帮忙克服这些问题,只消一句话,钟四郎的命运就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。

  “为什么我说不得他?”这话,是对他兄弟说的。

  “还是说,我不够格做他的授业老师?”这话,是对若萤的质询。

  他能看出来,四郎的神情出现了刹那的凝重。他很想弄明白,那个表情所蕴含的真实意义。

  不是惊诧,不是喜悦,更不是意外。

  似乎是、斟酌?

  也就是说,他的希望乃是四郎曾经考虑过的可能。四郎想过要投在他的门下,但却因为其他原因,最终又放弃了这样的想法。

  较之求教于他,似乎四郎还有别的考量。

  除他之外,四郎还有更好的选择?

  会是谁呢?谁会接受一个连乡试都不曾参加过的孩子作为自己的弟子?

  李祥宇的心里就像是猫抓一样。他急切地想要知道,四郎瞄上的人选,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?是会比他强、还是不如他?

  他近乎热切地看着若萤,希望从对方的些许踌躇中,抓住一线生机。

  “四郎真的不用考虑一下吗?”

  上杆子地求人,这在他的人生中,也算是破天荒吧。简直比当初追求学问还要磨折人。

  更折磨人的还是他的亲兄弟。

  就如临大敌般,李祥廷以母鸡护雏的姿态挡在若萤面前,警惕万分地告诫她说:“别听他的!你要是认了他做老师,往后情等着他管你吧!”

  他瞪着李祥宇,俨然将对方视为了不怀好意的歹徒。

  李祥宇这个气啊,要不是碍于形象,真想一巴掌拍过去。

  “李祥廷,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不?”

  不务正业、三观有误的家伙,居然还想阻止别人学好。到底是谁在误人子弟?这小子的脑子究竟装了些什么东西!

  他只管瞅着若萤。他相信,这孩子自有辨明是非的能力,而不会由着他的混帐兄弟带往沟里去。

  但是可惜的很,若萤却冲他笑了一笑,似乎颇显的无奈。

  他的信心再度遭到这个孩子的打击。

  放弃他而依从李祥廷的意见,这算不算是“自甘堕落”?

  “四郎、四郎!”

  眼巴巴看着那俩人裹挟着走出去,李祥宇攥紧了拳头,极力克制着想要冲过去拉回四郎的冲动。

  他不清楚自己的呼唤能否起到作用,有李祥廷那座屏风遮着,四郎有没有回头看他,不得而知。

  哪怕只是一记回眸,能够表达出些许的歉意和留恋,也足以安抚他的心啊。

  “脚好痛……四郎好狠心……”

  行进中的人团似乎顿挫了一下。

  李祥廷扭过头来,很不屑地瞥了他一眼,揽着四郎的肩一径去了。

  到底还是没有看到四郎的正面。

  李祥宇挨着书案慢慢坐下,屈指轻叩桌面。惆怅片刻后,他的心底又生出些期盼来。

  小舅子呢。

  往后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机会还会少吗?也许就是一辈子呢。一辈子,有什么话是说不得、说不完的?

  有本事,李祥廷那混蛋就一辈子看紧他。

  又两日,送走了唐氏母子,叶氏才在晨省的时候,跟老太太禀明了自己的决定。

  并将李家的定礼呈给众人过目。

  直到这时,钟家的才了解唐氏母子的身份。

  也许是亲事来得太过突然,也许是“四品知府”的名号太过响亮,诺大的花厅起码寂静了有一盏茶的工夫。

  上上下下、里里外外,绣花针掉地上都能听到。

  老太太瞑目小憩,一动不动地享受着大丫头清夏的捏肩。

  大太太妯娌几个的眼睛眨得有些快。

  晨光一步步踱进来,将罗汉床的屏板上的图案清晰地临摹出来。素日不曾留意的人物、花鸟,都在熹光中过了一遍。

  与院中的清凉相比,厅里到底还是沉闷了些。积年的薰香如烟炱一般,附着在各处,断断续续地沁出谈不上恶也说不上香的心不在焉的气息。

  嗅不到一丝喜庆,能感受到的只有一阵紧似一阵的窒息。

  突然,老太太手上的佛珠毫无征兆地断了线,指肚粗的砗磲珠子就如同冰雹,哗啦啦泻了一地。

  这个明显的不祥之兆让在场的人不约而同地心神大颤。

  老太太的声音低沉滞重如同拖曳了千斤的镣铐:“老三家的,你真是好样的!你既当我是个牌位,又何必费事八卦地走这一趟!你的闺女,你自己作主就是了,我没有那样的孙女,便只有干看热闹的份儿!”

  这……

  叶氏的喉头猛然抽紧。

  什么“你的”“我的”,这是在责备她目中无人哪!

  诚然,她确实看不惯这屋里的做派,但也没有刻毒到将老太太视为死人。这“牌位”一说,是不是太过了?

  而且还当着几个媳妇的面说这种话,不是明摆着要人难堪吗?

  叶氏不禁又羞又愤:老太太总是这样,从来都没当她是自己人。当这媳妇们的面,就敢拐弯抹角地骂她。好像无论她做什么、说什么,都不对。

  在老太太的心目中,兴许她就是钟家的一个贼吧?拖后腿的坏心娘们儿、善妒阴险的小人。

  叶氏强忍着委屈,缓声道:“老太太先前有过这样的话,说苏苏几个的事,由媳妇留意做主。媳妇想的是,我们那边跟大嫂、二嫂和弟妹都不同。我们就是有心想跟着大姑娘、二姑娘的路子走,各方条件也不允许。若非要强求,没的倒惹得街面上笑话我们不知天高地厚,让老太太面上无光。

  原本想着寻个差不多的人家,能管温饱,男耕女织,太太平平地,这辈子就完了。谁知道机缘巧合,竟有这样的一桩亲事找上门来。

  媳妇因为心里欢喜,想着既然是好事,老太太定然也会欢喜的。不想老太太竟是这么个意思,算起来是媳妇不够稳重,还请老太太原谅。……”

  老太太没接腔。

  冯氏叹了口气:“这么说来,竟是成了?不瞒弟妹,这会儿我才回过神来。原本一直以为是三姑娘糊涂,过一阵子就好了。谁知道你们竟当成真事儿给办了。简直跟做梦似的!不说这事儿是好、是坏,毕竟,李家的情况我们也不了解。只说这么大的事情,弟妹事先连个招呼也没有,不是大嫂说你,这事儿,确实做的有些过了。”

  汪氏则挑着一边眉毛,不无酸意地轻声笑道:“三嫂兴许还没从上次的事儿上返过乏来。”

  邹氏不解道:“什么事儿?”

  她是真的不明就里。

  汪氏越发地轻巧了:“就是先前惹火了老太爷,差点被请出族谱的那次啊!”

  此话一出,邹氏当时就噤了口,而叶氏则腾然红了脸。

  这是在拐弯嘲讽她目中无人啊!三房是三房,钟家是钟家,这是明晃晃地闹分家的节奏啊!

  叶氏心下大怒。

  她再不认为那是自己的错,但这个错却只能由三房来扛。为什么呢?

  不然呢?难道说是老太爷老太太不对?三岁孩子都知道,师父有事,弟子服其劳。父母有错,自然该由做儿女的来承担,这是孝、是敬、是最基本的伦理道德。

  座中几人的心思,她已了然明白。各人话里所饱含的酸醋味道,她不是闻不到。

  她想起了唐氏。

  三房若得了什么好,唐氏定会欢喜得如同自己得了好。但是,眼前的这几位,虽然名义上是一家人,却从来没有与她共荣共耻的心。

  若苏以庶女的身份攀上李府,即使是做妾,于老太太和大太太等人看来,都是非常体面的好事。

  还记得当初,为了能进鲁王府,二姑娘都不惜要卖身为奴呢。

  一个年轻的女孩子,之所以敢这么做,显然是因为背后有人撑腰。老太太是不用说的,为奴的五姑奶奶钟德良肯定也是心里门儿清。

  要不是她们背后使劲儿,二姑娘焉能走出合欢镇、昌阳县?

  相比较而言,大太太的嫉妒就有些“人心不足蛇吞象”了。已经有了一个八品的女婿了,怎么,还不知足?难不成还想替大姑娘再抢一次丈夫?

  做人怎能如此不讲道理!上一次,要不是她顾忌一家子的面子,但凡她有汪氏那样的一点点的任性,还不早闹将起来?最后,孙浣裳会成为谁的姑爷,都还不一定呢。

  汪氏就更不用说了,从听到“正四品”三个字开始,就鼻子不是鼻子、眼不是眼了。

  换作这是若莲的结果,这会儿怕是早就敲锣打鼓昭告四方了吧?这么差别对待,真的好吗?

  这还是一家人吗?一家人,怎感觉不到一丝热乎气儿?倒是都巴不得三房落魄倒霉似的!

  都这么多年了,她们还是不肯接受她、接受三房的存在吗?

  从她过门的那一刻,不,或许还更早,当老三还是个光棍的时候,他们就没有将她们当成一家人吧?

  欺负她要脸面,习惯于打落牙齿和血吞,所以,一次次地、明着暗着地欺负她。

  真当她是宰相肚子吗?

  这么一想,叶氏的心肠渐渐冷下来。

  她觉得在苏苏这个事情上,自己没什么好怕的。任凭别人再怎么反对、捣乱,三房跟李家的这门亲事,都不会有任何的更改。

  她坚信自己与唐氏的友情,更相信李家的操守品行。

  见她不吭声了,邹氏怕冷场似的,赶紧道:“真是的,弟妹。你也别怪老太太生气。先前说放心你操办孩子们的事儿,那是老太太敬重你、相信你。以弟妹平日里的为人处事,有什么不能相信的,对吧?可是,咱也不能拿着棒槌当针(真)使。你可是官府嘉奖过的义妇,这上下尊卑的规矩,只会比我们懂得多,是吧?”

  冯氏跟着叹息道:“真是想不到!我一直以为,一千一万个人能做小,只有弟妹的孩子不会。到今天才发现,到底还是我见识不够,看走了眼。四品大员的嫡长子,配咱们三姑娘,且不说配不配、做大做小,只是这小辈子的婚事,历来都有当家人裁处,就这一条,弟妹你做的可是有些欠妥。”

  这些话,听上去苦口婆心,似乎都是些懂道理、晓大义的,但在叶氏听来,只觉得很滑稽可笑。

  她这个人有个特点:当别人都闹腾起来的时候,她反而会是最为平静的那一个。

  她静静地听完了几个妇人的规劝,不慌不忙地转向上首:“那依照老太太的意思,是要媳妇儿推掉这门亲?”

  她问得很祥和,眼底却燃着燎原的火焰。

  要她悔婚?

  这是不可能的!真要她做选择的话,她宁肯抛弃这个家,也决不背叛好友。


  (https://www.xdzxsw.cc/book/10202/6043575.html)


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:www.xdzxsw.cc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xdzxsw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