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小说网 > 东鲁传 > 262章 替母解颐

262章 替母解颐


  叶氏叹口气,点头称是:“你以为你娘只看得见眼皮子底下?论起来,草菇这头他到底还是帮衬了不少。老早就说了,要是鱼塘出鱼了,他店里就用咱的鱼。他那个人虽然势利眼儿,但是对自己有用、比自己强的,他并不会打击报复,反倒会没脸没皮迪贴上来。”

  若萤笑道:“可不是!以前跟咱们还很稀松,后来瞅着徐家跟咱们走得近,他的态度也跟着变了。看我三哥教若萌算术、打算盘,就知道是用了心。那才像是一家子该有的样子!”

  叶氏点点头:“娘知道怎么做了。就趁着这个机会,拿捏他一下,往后就有事求着他,他也不好推托的。”

  “这个事情,让我爹去说最好。再怎么话不投机,毕竟都是姨娘生的,当初,徐姨娘她们母子可没少得薛姨娘的关照。”

  说到这里,顿了一下。

  “还有什么要交代的?”叶氏现在已经能够通过她的语调神态,揣摩出几分她的心思来。

  “没什么。”若萤沉吟了一下,“我在想,爹的猜测或许没有错。”

  叶氏的心跟着就晃荡了一下:“这种事儿别念叨,念叨多了,真就能变成真的。”

  可是不念叨,就不会变为现实吗?

  若萤暗中觉得好笑。

  “永丰仓那边究竟在搞什么鬼,咱们也只能走一步,看一步。好处咱不眼红,但是若是想牵累咱们,还需要早做防范。”

  叶氏叹口气,面上现出几分羞赧来:“要是有前后眼就好了,当初出来了,咱就不回去了。现在想想,回去有什么意思?不过挂个虚名儿,日子还是得咱们自己过。没得他们一根草,也没饿死不是……”

  “或许都是天意,娘不用想那么多。以前你是一个人,现在不是有我帮你吗?再艰难,还能难过以前去?”

  叶氏摸了摸潮湿的眼睛,感慨道:“以前?以前哪能想得到会有今天这日子?以前一个集就敢买一斤肉。养两只鸡,攒两把鸡蛋,一个也舍不得吃,拿去集上卖了,卖的钱好防备着看病抓药。孩子多,谁知道什么时候出个症候?又不是大人,病了知道叫唤,胡乱弄点汤药吃了,扛一阵子就好了。小孩子哪敢这么大意!你前头有两个哥哥,一个周岁,一个百日,都是因为生病病死的。娘是真给他们两个吓破了胆,一听说孩子不舒服,这颗心就搅得生疼生疼地……”

  “其实害怕也没有用。娘就是太爱操心了……”

  “娘就是这个操劳命,这辈子,就这样了……”

  说到这里,叶氏想起来一件事:“这个事情,你不要说给朴公子听,省得叫人家笑话。”

  那孩子那么干净,别给这些市井的肮脏勾当污了耳目才好。

  “他才不关心这些事呢。倒是有些惦记娘的手擀面,要不,咱们明天午饭吃面?”

  “吃顿面多省事儿!我还在想,他这次帮了咱大忙了,怎么着不得好生答谢一番?理当好酒好菜伺候着才对,结果居然就想吃碗面条。”

  “娘不用操心,他不管这些事的。要是不自在,趁早回府城去,没人拦着。”

  已经是个大人的朴时敏,行事还像是个孩子,倚赖心简直比萧哥儿还严重。也不说有多么地粘她,但是,她要去哪儿、几时回,他必定要问个清楚明白。

  这种事儿,连她亲娘都没这么小心过。

  只要是在一起,他就要守在跟前。她看书、写字,把他当空气,没关系,他照样可以把她当成壁画。他一个人下棋、看书、发呆,乐在其中。

  似乎很无聊,但他偏要这份无聊。对此,若萤经常地深感无奈。

  偏偏她娘还要胳膊肘子往外拐,替那大男孩儿说话。

  “你别欺负人家不懂,不把人当正经客对待。我看你对他,实在是寥寥,也就是他脾气好,换作别人,还不定怎么想呢。”

  若萤闲闲道:“还要我怎么做?负责他吃喝拉撒,就跟老妈子似的。他要是不满意,当初就不要跟了来。跟了来,自己弄好自己,别给人添麻烦。”

  “他有北斗,能麻烦你多少?他一个男人家,哪里会跟女人那样仔细?这里不比城里,吃喝粗糙,光景也没什么好看的,他自己也没个事情做,时间久了,难免会心里头不痛快。你留意着点儿,别让他闷出毛病来才好。你知道他的脾气,你说话,他或许听得进去。”

  “我知道。”若萤道,“病了怕什么?现成一把一抓好几个医生。”

  叶氏颇为无奈道:“真是什么人找人什么人。你这种脾气,也就得差不多的来将就。我留心看着,你身边这几个人,一个二个的,全都是惜字如金的。还是二郎那种性格的好些……”

  “他好,娘想办法把他招来做女婿就是了。”

  似乎是很随意的一句话。

  叶氏愣了一下。

  就这一愣,让若萤明白了一些事:“娘你从没打过这个主意?你没觉得若苏和李二哥挺般配的?”

  “李家统共就两个儿子,自是要门当户对才行。你没听你姨妈说,以前相亲的对象,不是官宦就是世家,哪里是咱们能赶得上的?想都不要想。”

  叶氏回答得毫不犹豫。

  若萤想了一想,道:“也是呢。姨妈什么心意,娘你最清楚,你说是什么,那就是了。要是为这些事情坏了几十年的友情,反而划不来。”

  叶氏笑了:“你姨妈才不会为这种事计较。但凡咱们的条件要跟前头那样儿,怎么着我也会试一试的。差距太大,哪好意思开口!”

  “要是二姐姐那样儿,大概就可以吧?”

  能够在世子妃跟前听差,除了五姑奶奶的大力提携,这当中也少不了钟若芝本人的努力。

  叶氏的面色一下子便冷下来:“她?我那是傻了,让她去祸害人家满门子?”

  “若苏过年就十五了。”若萤喃喃道。

  “你以为娘不着急?老太太三天两头问,我觉得,要是拖得太久,难保她们不会插手,所以,这事儿得赶紧地。”

  “我看赶集的时候,很多人跟娘聊天。当中就没有合适的?”

  “说亲的还真是不少,小富之家也有,可是得各方面都要考量。光说富裕,家里的房子、地、老人、兄弟姊妹儿,全都要考虑。有些父母偏心,有些兄弟霸道,还有些小姑子大姑子不讲理……这些你不打听清楚,将来嫁过去,难免就要受气吃苦。说一门门当户对的亲事,哪有那么容易!”

  顿了一下,叶氏恨声道:“别跟我似的,当时都怪自己注意强。街面上那么多婶子大娘都在劝,不让跟钟家靠近,当时年轻不懂事,一门心思认定,她们是在破媒。也怪你外祖好说话,好将就,没有使劲劝着,结果倒好,多少好人家没有跟,偏就进了这样的人家!这些年来,娘是越想越懊悔……”

  “以娘的条件,样样拿得起、放得下,怎么就能选了这么个对象呢?外祖也不是不能挣,你要跟着外祖过,得少吃多少苦。”

  “当时哪里想到这些?就想着没有娘,得替这个家打算好将来。你外祖越来越老,你大舅又是那么个状况,家里、地里,半分都指望不上他。你二舅又小,里里外外那么多事,得有个人扛起来。当时都说钟老三力气大、肯吃苦能干,可不正是我们这样的家庭需要的?又因为钟家兄弟多,对我们这种外来户而眼,以后可不是就有了保障?结果……”

  叶氏转过脸来,意味深长道:“所以说,不听老人言,吃亏在眼前。这都是一辈一辈摔了无数跟斗总结出来的,你们这些孩子,真不能不当回事儿……”

  “娘是说徐家的事吧?”若萤未作回避,回得云淡风轻。

  叶氏反倒是吃了一惊,后头准备好的说辞,竟是一句也说不出来了。

  “娘不用担心。”若萤笑道,“我记得这事儿呢。不是还有几年吗?再看吧。你放心,好事儿终究是好事儿。当中就算是会有所变化,本质上也不会变差,我也不会允许那种事情发生的。”

  “你总这么说,你打的什么主意,娘也不知道,这颗心,就始终悬在空里……”

  “娘不用着急,凡事随缘。倘若是家里什么都有,田产无数,钱贯满箱,进来出去呼奴唤婢,难道不是好日子?”

  “那是两回事……女孩子,总归是要有个归宿的……”

  “儿孙自有儿孙福,娘不是常这么说吗?不说我,单凭着若苏那一手好活计,哪怕是七老八十了,照样有人惦记、有人抢。”

  叶氏笑啐了一口,道:“净胡说!让我一下子养俩老闺女,我这张老脸真不用见人了!”

  “这不是心疼你操心么。要是能像别的爹娘那样,给钱够了就行了,多省心!”若萤笑微微道。

  叶氏叹口气,语重心长:“都说嫁汉嫁汉,穿衣吃饭。其实,哪里是这么简单的事情!要就是图个衣食无忧,符合条件的遍地都是。做人哪能这么短浅?只管这辈子,只顾自己一人吃饱,全家不饿?那肯定不成。什么叫嫁对嫁错?得往前看。有些人家虽然穷,但是行事端正大方,儿女肯上进,终有一天,这个家会好起来的。有些家庭,看着吃香喝辣穿金戴银,无限风光,架不住子女全都是些游手好闲的,终有一天要坐吃山空。这种,倒贴钱都不要嫁。”

  若萤点点头:“那是自然的。”

  “嫁个好人家,不求一朝青云直上,但愿一代比一代强,细水长流着,对得起祖宗、对得起子孙。好生教养子女,自己就算是无能,但能把孩子们教好了,照样能挣个体面、博个诰命回来。身为女人,这就是最大的荣耀了,这才是正经行事。”

  “我觉得没多大问题。若苏合若萌都是有潜力的。”若萤微笑着应答。

  叶氏由衷道:“那是!苏苏我是不大害愁了,论行事、针线、脾气,就是再大上几岁,也不愁嫁不出去。”

  “庶女尚且如此,若萌就更差不到哪儿去。其实我倒舍不得若萌嫁人呢。娘以前知道不知道,她脑瓜子那么灵活?”

  叶氏道:“以前穷得叮当响,哪有多余的钱给她算?以前我老是在想,将来怎么办?若萌那孩子自小就娇气,针线上也不开窍,咱们又没有钱,不知道什么样的人家会瞧上咱们。万一嫁的不好,怎么办?……”

  若萌和若莲都是一年生人,一个生在草席上,一个生于锦绣堆。

  若萌出生之日,老四立在街头,以实则幸灾乐祸的同情口吻昭告乡邻,说他三哥又养了个赔钱货。

  汪氏过来探望时则说:“不是我说,三嫂。我们小莲以后定是不愁吃穿的,你们若萌可是有些够呛。”

  为她这句话,叶氏憋了十几年的气。但看眼下,她的若萌倒是比若莲出息多了:女红,理家,认字,说话,尤其是脑瓜子灵活,打得一手好算盘。

  街面上已经在传说了,说三房虽然穷,但是志不穷,没有比三房更有书香气的庄户人家了。

  更有人大胆推测,萧哥儿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,将来考取个功名什么的,怕不在话下。

  又有明眼人羡慕叶氏,说她上辈子积了大德,养出了四郎这么个孩子。不光能挣,还能教。有他在,弟弟妹妹的学业,一个子儿都不用花,先生都不必请。而且,更难得的是,弟弟妹妹们都听话,可见这个家庭是名副其实的“兄友弟恭”,这种家庭,没有个好不起来的。

  叶氏对此也是深信不疑的。

  若萤这孩子天生威冷。别人犯了错,她不会吼,也不会恼,最多就是盯你两眼。就那两眼,就能让人感到透心凉、脚发软,自觉得罪孽深重、浪费了粮食。

  有些时候,在跟人闲聊的时候,叶氏会劝说别人多多生养,说孩子才是最大的财富。为什么呢?开头第一个也许是最累的,但是,后面的弟弟妹妹几乎可以撒开手,由老大领着带着就行了。

  说这种话的叶氏,其实是有些小得意的。

  果然,在听了她的这番话后,别人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几分羡慕、嫉妒。

  想到儿女们出息,不怕自己老来无靠,叶氏对那成堆的死鱼似乎就没有那么在乎了。


  (https://www.xdzxsw.cc/book/10202/6043530.html)


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:www.xdzxsw.cc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xdzxsw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