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小说网 > 东鲁传 > 128章 公堂私事

128章 公堂私事


  若萤敲着桌面,仪态舒闲:“三副熬作一碗,你家三老爷就算是头牛,也不得不睡上他个没日没夜。”

  “正是!”腊月咬牙切齿地低狺,“这帮黑心的东西,这是想要咱的命呢!”

  “不不不,吃不死人的,这个我知道。他们没那个胆子的,相信我。”

  “那么,三老爷不会落下什么毛病喽?”

  若萤飘忽地一掀唇角:“也许吧?补过了,也许会流鼻血?不要紧。”

  “四爷怎么一点也不生气?”腊月紧蹙双眉。

  生气?有用吗?

  “你家三老爷也不亏啊。不是吃了一顿大补药吗?抓药也是要花钱的,不是么?”

  “姓孙的可是‘那位’的人。那厮平日里就扬言说什么‘五百年前是一家’,四爷还不知道吧?他有个表妹,前些日子,还想着送给那位做小星呢。”

  若萤嗤地笑了:“果然是块唐僧肉。可惜,那就是个唐和尚,有那心,怕也没那个胆儿。”

  腊月心领神会地笑道:“那是!他一个外来户,无依无靠的,能攀上咱们这门亲,算他造化大!”

  “造化大?你真这么觉得?”

  “至少,眼下看,是这么着。”腊月愤恨地低声咕哝,“本来该是咱们的福分,他们也真好意思下手。真不把咱们当自己人……”

  若萤揉了揉太阳,轻吐一口气:“腊月。”

  “在的,四爷。”

  “你觉得四爷我的脾气好不好?”

  嗯?

  好吗?好的话,能挣下这“拼命四郎”的绰号?

  当然,也不能说不好。起码,对身边的人,那叫一个好。嘴上不说,全在心里。

  这么一盘算,腊月似乎有些明白了:“四爷的意思——”

  “猪养肥了才能杀,兵养千日用一时。你倒是说说看,现在报仇有什么好。按照平时我教的,把利弊分别列举出来。”

  有什么好?顶多就是大姑娘的亲事告吹,可这并不妨碍姓孙的娶别人家的女子。吹了,自家姑娘也不会吃这回头草。

  吹了之后,老太爷那边,怕会气得吐血。固然这挺解恨的,可再仔细一想,其中又暗含杀机。

  这不是替自己树敌吗?

  四爷平时经常教导,多一个朋友,多条路。宁欺白头翁,莫欺少年贫。四爷还说了,枯木能生菇子,粪肥长庄稼。面上端着笑,心里掖把刀,攻防兼备,才能保得一世平安。

  四爷不是个目光短浅的,也并不是畏首畏尾的孬种。现在不予计较,应该是时机尚未成熟。

  养年猪是吧?那就依四爷说的办吧。

  撇开这件事,腊月跟着汇报了另一件事:原来老三被辞退,不光是因为他误了工,事后在检查他的寝室的时候,居然从炕席底下翻出来两本粗制滥造的春宫□□!

  虽然当时老三百般解释,但没人相信。毕竟,他常年在外,身边缺少女人;毕竟,这些东西不管是认得字不认得字的男人,都感兴趣。

  这种事儿,实在是太丢脸,换谁都不会好意思说出来。

  难怪爹没有说,难怪当时爹的表情那么怪异。

  “照我说,这八成又是那个黑心贼故意嫁祸。嫁祸这种事儿,简直没水准。”

  腊月尴尬地干咳着,话中不无安慰。

  若萤暗中叹气:这算是报应吧?她靠这东西赚钱,她爹因这个东西丢了差事。一报还一报,天理不爽。

  诚如腊月所说,这事儿透着古怪。但事已如此,一味追究也没什么意思。只能等后头慢慢收拾了。

  “三娘那边,四爷想好怎么说了?别三老爷又要挨骂。”腊月惴惴不安的同时,更是满心期待着这个小主人能够创造出另一个奇迹。

  先是六出寺,然后是温室草菇种植,接下来,听说要拾掇门前那一片池塘?这岂不是说,他腊月又有事情做了?手中的权力越发增大了?跟着四爷混,总有一天,他会成为人上人,会昂首阔步做个堂堂正正的人。

  合欢镇那些曾经嘲笑过他、追打过他的人,将会恭敬以对、笑脸相迎。

  泉下的爹娘有知,定会为他感到骄傲吧?

  所以,他要做的就是,如何努力让自己变得更能、更强,成为四爷的心腹,贯彻执行好四爷交待的一切事项。为此,他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呢。

  才送走的人,忽然又出现在眼前,叶氏表示很震惊。

  她想问丈夫,不好好当差,怎么回来了?衙门允许?工钱怎么算?

  可是,若萤并没有给她发难的机会,一上来就表明的态度:主意是她定的,人也是她喊回来的。

  比起县衙的那六两收入,她更看重的是西湾的前景。

  既然女儿这么说了,叶氏就有不满,也只好权且压下,当下就把自己所掌握的情况,一五一十作了汇报。

  “我就说我没记错。齐着钟家的院墙那一线,往外的那一大片,从来就没主儿。我让你外祖特地打听过了,是这样的。钟家围墙北边,只有六尺六寸算是钟家的。你要真有心整治这块地儿,我觉得,就弄西边的那一片吧,也不算小了。如果说,单独把那六尺六寸给划出去,围上土堰,时间久了,岂不成了一滩死水?没的又要惹他们不痛快。”

  若萤没有勉强:“依娘的。外祖他们怎么说?”

  叶氏笑道:“咱家可从来没有人弄过这个,哪里知道该从哪里下手?见过别人摆弄过,也不过就是筑堤围堰。至于要挖多深,种什么、怎么种、怎么收,也不大清楚。”

  若萤微微点头:“不碍事。只要有干活儿的,其他的我来安排。”

  也就是说,萤儿懂得鱼塘的管理?

  叶氏面上没什么,心下却直犯嘀咕:这大概又是从书上学来的吧?看来,冲着柳家的孩子时常送书的份儿上,还真不能对人家太冷淡了。

  “干活儿的有的是,你看街上成天杵着的那帮子闲汉,给他三瓜俩枣,什么都愿意。”

  这一点,叶氏由衷地有点小骄傲。因为在合欢大街上,她的声名很不赖,不管走到哪里,不管对方有多么恶劣,见了她,都会陪上三分笑模样,客客气气地叫一声“三娘”。

  而这样的待遇,即使是家大业大一方独大的钟家,也是很难得享受到的。

  “我知道。光有干活儿的还不够,这个事情,得有个主管的人。所以我让爹辞了衙门的差事,回来专心弄这个,一年下来,应该不会比当差差劲。”

  听她语气沉笃,叶氏渐渐踏实了。她最担心的就是有付出,没回报。

  “要说管事,你舅舅不行?你看你爹做的那些事儿,你也敢放心?”

  对于自己的丈夫,叶氏已经从心底不信任了。

  “舅舅什么意见?”

  “他?他高兴还来不及呢。他那个人,宁肯在外头喝西北风,也不愿圈在屋里吃大鱼大肉。你舅说了,要用人,他那一帮子伙计多的是,都能帮得上手。”

  若萤便想到了自己的父亲身上。什么时候,父亲的存在也能让母亲昂首挺胸引以为荣呢?

  晚间,叶氏多弄了两个菜,让丈夫去东街上打了一斤酒,请了叶老太爷和大舅二舅过来,一同商议西湾的改造事项。定下开春化冻后就着手整治,先把四下围起来,把南边的葫芦口堵死。四周的围堰上栽上树,拉网、防晒、取柴,都便宜。

  南边再盖上一间小平房,雇个人看守管理。

  开春枯水期间,雇几个人,把塘底的淤泥清一清,后头放鱼苗、栽藕,就需要行家来做了。

  考虑到请人做这种事可能要花不少钱,所以,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一个可靠的人跟着行家里手学会这门技术,一劳永逸。

  直到这个时候,叶氏才算是完全接受了丈夫的辞职举动,也更加钦佩二女儿的深谋远虑。

  二舅再亲,也是外姓。将来要结婚生子,家里、田里都有活计,哪里可能为这方鱼塘牵扯太多精力?到时候给多少工钱才合适?弟媳那边会不会有怨言?能够满意?

  如果因为这个而闹得手足不睦,就太不划算了。

  相比之下,还是让丈夫挑这幅担子最恰当。反正都是一家人,干得好、干得不好,说话都方便。即使吵吵闹闹,也不会记恨在心。给多少、吃糙好,终归是羊毛出在羊身上,丈夫敢唧唧歪歪,情管批他就是了。

  这么一想,叶氏顿时释然了。

  老三能回来,香蒲是最为高兴的那个。

  她察觉到叶氏不甚自在,便从旁规劝道:“姐姐你这个人,有时候就是贪心。想着这头,又惦记着那头。就不怕贪多嚼不烂?你既要爷公里的那六两,家里怎么办?雇人难道不用花钱?拆东墙、补西墙,有什么意思!要赶咱四爷说的,一年不止挣六两,而且爷回来了,这里里外外有个顶梁柱,他就是什么都不干,起码让人心里踏实不是!我倒是不知道怎么养鱼种藕,我就知道,这不是小事儿。那个鱼塘得一年四季有人照看着。咱们爷一身力气,一个顶仨用就不说了,关键是,还有谁比用咱们爷更让人放心的?虽说他不是白干活儿,可话又说回来,爷赚的钱,最后还不是都在你的手里掐着?你就一文零花钱都不给他,他敢说什么不!”

  叶氏叹口气:“我不是没想过这些,只是不甘心。”

  “有什么不甘心的?姐姐莫不是以为那六两银子是白给的?不用出力?不用看人脸子?外头人不知道,还以为咱是靠着姓孙的施舍过日子呢。离开他们,咱就活不下去了么!”

  一番紧锣密鼓的劝导,总算是彻底打消了叶氏的顾虑。

  一家子吃了顿饭,合计了一阵子,最终决定,由老三以户主的身份,去跟钟老太爷提出申请。

  为防止发生意外,叶老太爷、二舅等会一同前往,届时,还会请上街面上的两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家扎架子。

  所请的都是洪水期间参与救助的积极分子,平时对钟家的表里不一也是深有体会的。

  有大家的齐心协力,不怕他钟老太爷闹蛾子。

  消息传出去,当日不知道有多少人跟去瞧热闹。

  议事厅外、申明亭前,拥挤着一簇簇的好事之徒。众说纷纭,倒像是巴不得钟家再出什么笑话来似的。


  (https://www.xdzxsw.cc/book/10202/6043396.html)


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:www.xdzxsw.cc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xdzxsw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