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小说网 > 东鲁传 > 77章 姊妹异心

77章 姊妹异心


  随着掌声响起,黑亮无情的箭簇缓缓偏移了目标,直直地瞄准了两张骇然失色的脸。

  “四妹,别!别!别!”

  钟若荃的公鸭嗓子惊动了池塘里的大批鸭子,它们嘎嘎乱叫着,近乎无措地乱了秩序。

  若萤微眯的眼睛一点点启开。

  箭头平平地转回到草靶子,“嗖”地一声,尖啸着没入花心深处。

  “好箭法!厉害、厉害!”

  钟若荃擦了把冷汗,又恢复了一贯的纨绔模样。

  若萤握着弓,朝两人做了个揖。

  那两位已是习惯了她这不伦不类的礼仪,当下并未作计较,拱手还礼后,钟若荃就凑近了草垛,观看她的战果。

  边看边啧啧称奇:“这个距离,就算是我,也会很费劲儿。四妹,你可以哦。”

  说着,扭头冲若萤嘉许地笑笑。

  若萤没有什么表示。

  费劲儿不费劲儿,反正,这位有钱的三公子都不会摸这些家什。

  手无缚鸡之力又如何?反正,四房有的是钱,雇多少个保镖都没问题。

  那双手是用来数钱、拈花、擎美酒的,是用来傅粉、打扇、牵美人儿的。

  各人生活的环境不同,也就不具备什么可比性。

  相对于钟若荃的活泼,钟若芹则完全就是个书呆子。还有个把月就要秋闱应试了,他很紧张,这从他一直紧绷着的眉头就能看出来。

  面对钟若荃的问话,他的回答含含糊糊,更多时候,那眼睛都是直的。

  即便是走在路上,他也在想他的功课。

  他的任务是考个好成绩,若萤的箭术再好,跟他也没什么关系。

  新明重文轻武,即便是你能够力敌千钧、百步穿杨,但是文章做不好,充其量也就是个莽夫,想要入仕进阶,困难重重。

  朝廷里,同样的品阶,武职就要比文职低一等。前线有战况,决策作主的不光是都督,还有朝廷专派的文官。

  “太阿之柄不假武臣”乃是新明从前朝沿袭下来的传统。朝廷此举,意在节制武将的权利,以防拥兵自重。二来,也是总结了前朝的经验与教训所做出的决定。

  由于文官受过较多的文化教育,比武官更能忠实地执行朝廷的命令,由他们参加军事决策,对稳定军队、使之真正效忠于朝廷更加有利。

  基于这一国策,世人重视文举也就理所当然了。于是乎,就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书呆子,肩不能挑、手不能提,以书卷文雅为荣,渐渐地演变成热衷于繁文缛节,酸腐呆板层出不穷,人不以为怪,反视为荣耀。

  譬如眼前的若芹二哥,再譬如钟若英,平日里能不做事,就不做事,务必要端起读书人的斯文,好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。

  若萤对此深不以为然。

  就说她以往的过激举动吧,要搁在一个民风强悍的环境里,实在算不得什么。可是在这儿就不成、就要给视为叛逆,给当成反面教材来批判。

  女孩子,就该像若兰大姐和若莲妹妹那样子,规规矩矩地,大门不出、二门不迈,从父、从夫、从子,这才是正常的一生。

  大户人家要这么着,小门小户的女孩子,也是这么着。

  但是若萤却不想这么着,因为她没有一个能给她好好做主的爹,也没有一个能够替她打算好将来的兄弟。假如她安于本命,将来就会混得很惨、很辛苦。

  人生就这几十年,要么顺从,要么改变。接受不能改变的,改变不想接受的,如此而已。

  回家的时候,叶氏已经醒了,正在紫藤架下摇纺车。

  若萤便将若芹和若荃的来意告诉了母亲:“二伯母说,跟萧哥儿商量好了,傍晚吃过饭,叫咱们过去领。”

  说话时,她留意着母亲的反应。

  叶氏只顿了一下,并没有其他的表示。

  若萤不禁感到失望,正待要转身离开的时候,叶氏忽然叫住了她。

  “晚上你走一趟吧。过去之后,别的话不要说。要是有人问起来,就说去县衙给你爹告假了。知道吗?”

  若萤心里一突,似乎有什么一闪而过,想要捕捉时,却怎么也抓不住。

  关于她在外头的一系列奇遇,母亲的意思是要保密吗?

  这是在保护她吗?

  她明明是揣着请愿书离开的,她前脚刚走,后脚卫所和知府的人就下来了,钟老太爷死命捂着的隐秘,因为她而暴露出来,这件事,难道并没有泄露出来?钟家的人并没有将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?母亲是担心她会遭到打击报复,所以才如此叮嘱吗?

  照这么说,这个借口倒是很合情合理。

  但是,她冲出合欢镇的包围这件事是人人皆知的,对吧?会不会有人将这件事跟救灾队伍的出现挂上钩呢?

  到那时,母亲又该作何解释呢?说“说者无心,听者有意”?

  也对。

  想她一个十岁不到的孩子,除了打架、刺马、吓唬亲戚、撞伤长辈,还能做什么?

  “到时候,让若萌跟着一起。”叶氏又补充道。

  好做伴儿吗?还是监视她的言行?

  入夜后,钟家的大门就锁闭了,只留下东西两个夹道。门首挂着两盏红灯笼,在风中摇摇晃晃。

  看门的小厮坐在条凳上吃瓜子,偶尔跟路过的更夫扯上两句。

  如果天冷了,这把门的差事就变得很辛苦,在这一点上,守门的和更夫便有了同病相怜的感情。

  看见若萤和若萌姐儿俩,门上的人愣了一下。及至醒过神来,却见若萤已经跨过门槛,径直往里去了。

  就跟进自己家门似的。

  左右的小厮们既不敢喝止,更不敢阻挠,急中生智地高声跟里头人通报:“四姑娘、六姑娘过来了!”

  若萌给身后的大嗓门吓了一跳,侧首自家二姐,居然无动于衷。

  若萌不由得既佩服、又担心:“二姐,咱这个样子进来,不好吧?”

  她再小,也知道此举无异于“不请自入”。如果小厮们当场吆喝起来,岂不显得她们俩跟做贼似的。

  若萤顿住脚,扭头瞟了一眼,冷冷道:“他们不敢。”

  倘若懂得做人的道理,分得清上下尊卑,自然就不会失了礼数地叫嚷起来;倘若是个仗势欺人的混蛋,她绝对会让他们见识到“拼命四郎”的本色。

  若萌忽然狐疑地环顾四周。

  “怎么了?”

  “烧肉。”若萌抽着鼻子坚定地说道。

  若萤一时无语,心里泛酸。

  没吃过猪肉,可见过猪跑,说的大概就是若萌眼下这个样子吧?

  消息早就传到了内室,邹氏亲自迎下台阶,笑脸如花,微微有几分暗沉。浅浅的酒香证明了她才刚小酌过。

  “还想着姑娘得休息一两天才能过来,这么看,精神倒是好得很。”

  若萤由她牵着手上下端详,她也毫不避讳地借着幢幢烛光打量着邹氏。

  “站外头干什么?快进屋里去,姐姐们正好都在呢。”

  给她的目光扫到,邹氏莫名地有些心慌。

  一家子再也没有人,能有这样的一对眼睛了:湛清如镜,一直能够照到人心里去。

  怪吓人的。

  敞亮馨香的冬暖阁里,瓶供丹若、盆栽茉莉;珠帘流光、高烛溢彩。

  若兰姐妹几个围坐在南窗下的大炕上,面前炕桌上摆着针线笸箩,并一只摇钱树状的银烛台,燃着三四支泥金刻花红烛,照得人毫发毕现。

  还有四个果盘,盛着些米糕、酥饼、鲜石榴、水梨之类。

  若萤姐儿俩进来,若莲赶紧直起身,叫声“四姐”,然后欢欢喜喜地招呼若萌快坐到她身边去,看她新学会的针法。

  “四妹妹来了。”若兰微笑着,神情一如素日。

  “四姑娘什么时候回来的?”冯恬笑容可掬,真有几分久别重逢的意外之喜,“你这一趟,走得可是有些久呢。信儿也没有一个,倒叫人好不担心。”

  “有点水土不服,闹肚子,耽搁了。”若萤道。

  “怪不得呢。”冯恬点点头,“还以为你一路跑到济南城了呢。算日子,差不多就那么远了。”

  屋子里静悄悄的,似乎就是为了突出冯恬的这句话。

  而众人不约而同的沉默似乎把冯恬架了空。

  要是搁在初来乍到的时候,冯恬这会儿就该面红耳赤了。

  但是,今天的冯恬已非昔日阿蒙。脸面被毁,但是勇气却陡增。

  这似乎是老天爷的安排,拿走一样东西的同时,必定会给与其它的补偿。

  在一堆姊妹中,冯恬这个“外人”俨然成为了马首、牛耳。

  就连一向爱抢风头的若芝,也黯然失色了。

  若萤呆呆地看着她,像是被吓到了。

  她这个模样极大地振奋了冯恬:“难道是看错了?前阵子五姑奶奶派了人来送东西,说是济南城没有不知道的,一个小孩子,当街拦下朝廷大员告状。甚至都惊动了鲁王府和郡侯府,当真是勇气可嘉。说起来,那个有勇有谋的小孩子,倒是跟四姑娘很像呢。”

  “哦。”若萤点点头,伸手自盘子里抓了一个海棠果,“咔嚓”就是一口。

  冯恬追着问道:“是你吗?真是四姑娘?”

  若萤抬眼打量着屋子里的人,她们的眼神很复杂,几乎是汇集了人世间所有的情绪。

  她想起临行前母亲的叮嘱:不管别人问什么,都不要说。

  她暗中惊讶,惊的是五姑奶奶那边的消息居然如此灵通;惊的是自己的事儿竟然会如此地受人重视。

  明明她已经很低调了,尽量地不去跟郡侯府或者是世子府牵扯太深,为什么还是给传得沸沸扬扬?

  是了,都怪那个梁从风,行事乖张、肆意纵横,平白地带累了她。


  (https://www.xdzxsw.cc/book/10202/6043345.html)


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:www.xdzxsw.cc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xdzxsw.cc